4月19日,人类学系2015级硕士生易紫君远赴台湾新竹县五峰乡与苗栗县南庄乡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田野调查。此次调查是在董建辉教授主持的“台湾原住民族群关系”课题资助下展开的,主题为赛夏族与周边族群的关系及其历史变迁。调查于7月16日圆满结束。
此次田野调查加深了易同学对台湾原住民社会历史文化的了解。在调查过程中,易同学深入赛夏族部落,围绕居住格局、族语的使用情况、通婚状况、宗教信仰、经济贸易与合作、族群间的历史战争与结盟等问题,开展田野调查,掌握了大量关于赛夏族历史文化及其与周边族群关系的第一手资料。期间,易同学在部落与赛夏人同吃、同住、同劳动,在农忙时节与赛夏族和泰雅族同胞一起采收农产品,还参与了部落会议、村民大会等规模较大的集会,以及赛夏族不同家族的祖灵祭活动。

图一:赛夏族人在五峰矮灵祭场进行矮灵祭展演

图二:赛夏族小朋友在苗栗赛夏文物馆与管弦乐团合作表演
“刚开始的时候,我对于部落的生活很不习惯。由于赛夏族居住山地乡,交通很不方便,从一个部落走到另一个部落,需要一个多小时。后来认识的人多了,就常常有人给我搭便车。在进行访谈的时候,一不注意就到了吃饭的时间,这里的原住民都会留我下来吃饭。因为研究的主题是族群关系,所以我不仅要访谈赛夏族人,还要访谈当地的泰雅族人、客家人和外省人,同时到不同族群的核心部落收集文献资料。五峰和南庄的当地人都很好,很热情,很容易打交道。他们很乐意为我提供各种信息,也没有因为语言不通产生的困扰。例如在南庄调查时,我找到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系博士毕业的苗栗县议员潘秋荣先生,他既是民族学者,又是当地的赛夏族,所以对我的调查给予了很大的帮助。”易同学如此说。

图三:易同学(右二)在五峰与当地文史工作者赵正贵(右一)及前乡民代表张福钦(左二)及张福钦长孙(左一)
通过此次田野调查,易同学不仅搜集到大量田野资料,还与当地赛夏族人结下了深厚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