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31日,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董建辉教授组织十数位硕士生、博士生前往江西乐安县流坑村调研,了解流坑村的历史文化及村落变迁等情况。

流坑村古称流溪村、瑶石村,位于江西中部、乐安县城西南约三十七公里处,赣江支流乌江江畔,村落面积3.61平方公里。流坑村以董氏聚居主,其严密的宗法制度将流坑庞大的族群凝聚维系到20世纪中叶,以致一村一姓延续千年。如今村庄拥有1200余户,5000多人。

该村历史悠久,素有“千古第一村”美称,山环水抱,街道布局七横一竖。族人按照房派支系分区居住,一如唐宋时代的里坊规制。全村外有恩江、龙湖环绕,内有村墙门楼守望,很像一座小小的城池。村落中古迹众多,目前全村有各类建筑500余座,其中明清古建筑260多处,且建筑类型齐全,以宅第为主,皆有祠堂、庙宇、书院、楼阁、牌坊、戏台、店铺等。此外,董氏在历史上涌现出诸多名臣志士,尤其在宋代科宦之盛,以教育肇兴,在文化学术、医学武术和经商贸易等方面均人才辈出。传统习俗方面,村内仍保留丰富的活动,如祭祖、傩舞、何扬神崇拜、玩铜钱牌、举行元宵灯会等。

流坑村遗存丰厚,对于研究宗族组织、宗教信仰、社会文化变迁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在调研过程中,师生们参观了流坑村史馆、祠堂和书院等各类旧址,同时采集图片资料,切身体会传统乡村社会的历史文化内涵,为日后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通过调研,师生们加深了对传统古村落的文化内涵以及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