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4日,人类学与民族学系2017级博士研究生吴明鑫和张雪婷、历史学系2017级博士研究生饶瑨雨结束在台湾为期三个月的田野调查,顺利返回厦门,他们是2019年10月16日前往台湾开启此次调查的。之前,他们曾于2018年11月前往台湾进行了半个月的田野踩点工作。在台三个月的行程中,博士研究生吴明鑫、饶瑨雨及张雪婷按照既定安排,前往台北、花莲及台东开展各自的调研。
三位博士研究生抵达台北后,先后前往台湾大学、台湾图书馆、台湾艺术大学及“中央研究院”等学术单位,为各自的博士毕业论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进一步了解台湾高山族的历史与现状。查阅资料两周后,三人前往花莲,与慈济大学传播学系潘朝成助理教授及阿美族学者张文良进行深入交流,分别就台湾高山族部落营造的三个发展阶段、高山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及高山族传统部落教育等议题展开讨论。此后,三人前后抵达台东,针对各自不同的研究论题,展开民族学深度调研。
吴明鑫在其田野点花莲县撒固儿部落和台东县太麻里乡大王部落展开调研。撒固儿部落主要居住着撒奇莱雅族,大王部落主要居住着排湾族,吴同学在调查期间,除了收集这两个部落在高山族重点部落计划、永续部落计划和活力部落计划三个阶段的营造资料外,还重点针对这两个部落关于计划申报及实施的关键报道人进行深度访谈,如撒固儿部落文化健康站的工作服务人员、台东太麻里乡大王部落头目、耆老及里长等,以及牛犁社区交流协会杨钧弼总干事等部落营造评鉴专家和一线专业团队,听取高山族部落本土知识菁英及营造资深专家对课题研究的建议。
饶瑨雨针对台东卑南族南王部落及下宾朗部落展开深入调研。通过多次走访与交流,饶同学对卑南族的除草完工庆、织布及羊角钩技艺、以及花莲瑞穗乡迦纳纳部落的传统仪式limorak等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论题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及体会。在走访调查中,饶同学也了解了高山族对保护与传承自己族群宗教祭仪、传统歌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看法与决心。此外,饶同学在台东调研期间还拜访了台东大学音乐系林清财教授,就高山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请教,进一步了解台湾高山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意涵及研究现状。
张雪婷针对台湾高山族教育的议题,以台东地区为主要调研区域,开展深入调查。张同学通过深度访问台东地区的卑南族、阿美族、布农族等接受过日据时代教育的老人,从口述史的研究视角,进一步加深对日本殖民台湾高山族历史的了解。同时,张同学走访了台东延平乡武陵国小、东和乡东河国小、池上乡大坡国小及海端乡布农族部落学校等教育单位及机构,采用参与观察及访谈的方式,深刻了解当代台湾高山族教育的现状及困境。张同学在与高山族同胞共同生活的日常情景中,进一步感知高山族传统教育的文化意涵。
三位博士研究生在为期三个月的调研中,与当地高山族同胞“同吃同住同劳动”,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三位同学在12月份末参与卑南族及排湾族部落的少年祭及大猎祭等活动,亲身经历高山族的重大仪式过程,体会高山族文化的意义与变迁,进一步感受高山族的文化内核和精神信仰。相信收集的多种资料能为他们今
后的论文写作及学术研究提供重大启发。(雪婷)

(台东卑南族下宾朗部落与阿里山邵族进行文化交流,摄于2019年12月10日,张雪婷拍摄)

(台东卑南族2020年联合年祭前的发布活动,摄于2019年11月30日,张雪婷拍摄)

(台东南王卑南族南王部落的少年祭,摄于2019年12月21日,张雪婷拍摄)

(台东卑南族南王部落的大猎祭活动,摄于2019年12月31日,张雪婷拍摄)

(图从左至右依次为博士研究生饶瑨雨、张雪婷、吴明鑫,摄于2019年10月26日)